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06|回复: 2

[理论] 学书管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8 1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书管见
                                          野 神

  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人类艺术天地里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文人墨客的雅好,是书法家毕生的追求,是人们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情感的流露和倾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感受着艺术对生命的拓展。”它载着素养、学识、情感、性灵,既是实用的工具,又是高雅的艺术,令人赏心悦目。因此,无数人乐此不疲。每个人对待它的观念不同,功力不同,又因时、因地、因环境、因性情的不同,就会赋予文字以万象。当今时代,这个万象尤其突出。但总归一点,“温故而知新”,凡对文字的艺术有较深认识的人,都会追本溯源。对我们来说,这个源就是历代碑帖。
  关于碑帖之学,争论日久,有人抑碑扬帖,有人抑帖扬碑,也有的主张碑帖并重。我支持后者。因碑学和帖学各有千秋,都是中国汉字书法的主要体现和传承,它们共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者,是孪生姊妹,是书学的脊梁。在学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对各种书体的临习,以掌握古人的笔法技巧,领悟其神韵,体会其精神内含。临帖时,一般主张“临帖贵似”,因为帖是人直接手书,最能体现其用笔、用墨的技巧,是笔墨所显现的真实。在临碑时,我不完全主张“临帖贵似”了,而是注重结体、气韵和神质,探寻其用笔之法,因为碑是书丹者写后,再经过匠人的加工,又加上时间的变化,以至有些改变和缺损,虽有风霜剥蚀的沧桑高古,但如果直接临出那风霜岁月的味道,尤其对初学者来说,难免有画字之嫌,必显匠气。所以我主张“凭借风霜传古淡,透过斧痕探精微”(野神语),追求笔墨的原趣,注入岁月的沉积,力求在洒脱犀利的线条中杂糅一些历史的厚重,而不刻意为之。
  关于学古学今之论,我主张以古为法,以今为鉴。这不是说今人的字不好,说个偏颇的观点:其一,所谓大浪淘沙,古人的字是经历史沉淀下来的,而今人的字还有待历史的检验;其二,只学今人者,必难独立,可谓“桃李满天下,艳芳必奇枝。汲古纳时珍,自在有神思。”(野神语)。只有汲古纳今,博采众美,才有可能自出机杼,成一家面貌。
      “取法”问题,古人主张“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可谓至理。但愚以为,中、下流书法乃至平民书法中也有精微之处。不可否认,真正上乘的书法,其法之完备必胜于中、下流及平民书法。但如果仅仅“取法乎上”,必受桎梏。因为上乘的书法必是从“中、下”及至平民书法中提炼而成。它是大众书法的代表。所以,我主张“取法乎上,兼容乎中,提炼乎下。”
      至于书体,我各体皆喜。每一种书体,都是书家人格、学识、修养的凝聚,是其性灵的折射。我愿将其注入我生命的血液,以博爱的胸襟去接纳,以性情的释放而泄溢。吾书虽不佳,然“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徐悲鸿语),直抒胸臆,驰骋心野。书法之美众矣,或工巧娟秀,或朴茂端方,或生涩,或流便,或古淡,或新丽……各领风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取法众美。然“狂怪之书绝不可为”,众美可循,一怪难收。以爱人之心爱书,以爱书之理及人,则书美,心更美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0 09: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爱人之心爱书,以爱书之理及人,则书美,心更美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23: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孙皇后TY 发表于 2014-9-10 09:20
以爱人之心爱书,以爱书之理及人,则书美,心更美也。


多谢赏读!问好皇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4-4-17 05:36 , Processed in 0.0328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