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9|回复: 3

诗歌文学特有的本质属性及其特有的基本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1 09: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鸿硕a 于 2013-9-3 12:09 编辑

诗歌文学特有的本质属性及其特有的基本特征                       
      ——再谈“诗必有韵,无韵不是诗”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性,即文学作品共有的本质属性。
    除此之外,每种文学体式都有其一特定的本质属性,以区别于其它文体。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
   “最精粹”是诗歌区别于散文、小说、戏剧、随行体、对联特有的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决定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也就是它的基本表现形式。
   何为“最精粹”?也就是说诗歌“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这一特有的本质属性其语言有别于其它文体语言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里我们集中谈汉诗。
   1、语言最精练: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洗练、含蓄、隽永、言有尽,意无穷,意在言外。
   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情人离别,这十一个字给读者留下广阔想象空间,胜过千言万语。
   2、语言的省略:虽然省略句子成分,但通过想象,神与物游,形成鲜明意象。
  (1)省略谓语: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省略主语: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省略句子成分:一
        如:五月——
                 麦浪。
           八月——
                 海浪。
           桃花——
                 南方。
           雪花——
                 北方。
         ••••••
      (贺敬之《放声歌唱》)
    3、语言的倒装:因平仄语调关系变换语序,平仄既调,语调也顺。“律随情移”(黄淮),起到感情强调与意义集中作用。
    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正常语序是“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语序颠倒,不仅是为了平仄语调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首先写出对象的色彩、形体。句法新,形象鲜明,充分表现内容。
    4、语言的跳跃:为了增加作品容量,扩大句子张力,驰骋读者想象,语言往往采取跳跃手法。
    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句子时空两两跳跃。
    5、语言的音乐性:有文字之前就有诗歌,汉语诗歌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可歌可诵的。不仅汉诗如此,其音乐性也是世界诗歌的主流。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主要在于节奏、韵律。
   (1)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
   诗的节奏通常指“音节奏”和“韵节奏”。
   音节奏:指诗行内节奏,包括音步(含平仄)和顿。
   如: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每句都是两个二字音步,一个一字音步。)
           死水(节录)(闻一多)
这是(仄)|一沟(平)‖绝望(仄)的|死水(仄),(2/2//3/2)
清风(平)|吹不(仄)起‖半(仄)点|漪沦(平)。(2/3//2/2)
不如(平)|多扔(平)些‖破铜(平)|烂铁(仄), (2/3//2/2)
爽性(仄)|泼你(仄)的‖剩菜(仄)|残羹(平)。(2/3//2/2)
(四步九言现代格律诗。每句三个两字音步,一个三字音步。四个音步四个节奏点,中间一个大顿,两个小顿。)
    韵节奏:指诗行外节奏,通常包括韵步和顿。
    如上诗《登鹳雀楼》
    流————楼即i是。
    没有节奏没有语音的顿挫
   音步的安排,以及平仄调剂决定“音节奏”。
   一首诗用什么韵,以及诗行间韵脚的安排形成“韵"节能奏”。
  “音节奏“、“韵节奏”共同决定诗的各种体式。“韵节奏”还决定调子,我们说“韵节奏”重要还因为“韵节奏”不仅使“音节奏”形成的节奏感加强,而且,由于诗句之间的韵脚互相呼应,使一首诗成为一个韵律和谐的整体,读起来朗朗上口。
    诚如马雅可夫斯基所言:“没有韵脚(广义的韵),诗就会散架子的。韵脚使你回到上一行去,叫你记住它,使得形成一个意思的各行诗维持在一块儿。”((马雅可夫斯基《怎样做诗?》)
    可见,没有韵律形成不了节奏。音步(或韵步)和顿一阳一阴,一明一暗,一响一歇。.
   (2)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现代汉语小词典》82年版682页)。
    梁刘勰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文心雕龙•声律),意思是说,不同的声调(平仄)配合得当,叫做和谐,使收声相同的音前后呼应叫做押韵。
   声音的抑扬顿挫,回环和谐不仅具有音乐美,易记、易诵,起到了感情的强调和意义集中的作用,而且,决定着诗歌的体式(“体缘律立”黄淮语)。
   6、分行排列:中国古诗是不分行的,诗歌分行排列是五四以来新诗向西方学习的成果。分行排列便于凸显诗的节奏、韵律,便于记忆。
   此外,还有语言的意象组合、对偶、夸张等。
   这些语言特征是诗美特质的要求。这些特征在散文、小说、戏剧里不多见,除非在特定环境下才能偶得之,在小说、戏剧里尤其是这样,而在上乘的诗歌里这些特征都十分明显。
    一首诗中,诗的特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特有的基本特征越充分,诗的特色越鲜明;反之,与其它文体很难区分,恐怕很难说是诗了。
    每种文学体式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因此,我认为文学作品体式的归宿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要看它的语言特点。是诗的语言,还是散文的语言,还是小说的语言,还是戏剧的语言,还是随行体语言。还是对联语言。它体现某种体式的本质属性。
    二是要看它的表现形式。是诗的形式,还是散文的形式,还是小说的形式,还是戏剧的形式,还是随行体形式,还是对联形式。它体现某种体式的基本特征。
    二者综合考虑决定某一作品的归属。
    既然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而语言不能不是民族的,这一点就决定了诗歌的民族性和它的表现形式。
    汉语一字一音,且具四声,又以单字为单位,同音字丰富,调动方便,易形成韵律。尽管现代汉语与古时相比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汉语上述基本特征未变。    每个民族都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来构建诗歌,我们这个民族也不例外。因此汉诗不能未有韵律。   “ 诗必有韵”,这是几千年来汉语诗歌文化沉积的结果,是诗美特质的要求,民族语言使然。当然,有韵也不一定是诗,除了音乐性以外,诗要求语言精炼,诗主情、诗主意境、诗主语言张力,诗主立意新、构思巧••••••这些要素综合考虑才能决定是不是诗,以及诗的品位。
    关于诗的定义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舜对蘷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意思是说:诗是表达情志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歌是延长它的音节的。五声(宫商角徵羽)是随歌唱而定的,律是指“六律”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律是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二个长短不同的律管定音,确定乐音的高低。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为阳律,叫“六律”;偶数为阴律,叫“六吕”。古书说的“六律”是包举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律和声”是说“六律”是和谐“五声”的。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都能和谐,秩序不能混乱,那么神与人都会和谐了。说出了“情、意、境(和谐即是境界)、律”,说出了诗和音乐的关系,诗离不开音乐。
   “经”是讲天地人经久不变的道理的书,纵使离经叛道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舜帝留下的箴言也是金玉之言,落地有声。
    我国古典诗歌就是遵循这一箴言走下去的,周诗经、楚楚辞、汉乐府、唐律诗、宋词元曲,形成了一代又一代诗歌韵律形式。这其中不仅有浩如烟海,脍炙人口的精品诗作,还有《诗品》、《文心雕龙》、历代诗话、沈约的“四声八病”等理论和不同时代的韵书。
    既然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要求语言精练,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就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声音的和谐,“最精粹的语言艺术”就无从谈起。
    众所周知,按四分法,文学艺术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只有诗歌才能定义为“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散文、小说、戏剧能这样定义吗?我敢说任何书都不会这样定义的。请看《文学词典》是如何定义的,《文学词典》上说:诗歌“它要求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又要求采用简洁、凝炼的语言,分节分行的句式章法、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湖北人民出版社35页)
    关于诗,《词源》的解释是:“有韵律可歌咏者的一种文体。” (合订本,1988年7月第1版)
    《汉语大词典简编》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1998年12月第1版)
     高中语文教科书第四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特殊文学体裁,它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像,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2001年10月二版)
     就连‘自由诗’也没有说可以不押韵,只是说:“押韵亦较自由”(《文学词典》34页湖北人民出版社)
     请问 散文、小说、戏剧会有这样的表述吗?
    综上所述,我给诗的定义: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情、意、境、律缺一不可。
     “情、意、境”是文学各种体式的共性,各种文学体式都表现“情、意、境”,而“律”(节奏、韵律)是诗的个性。
   “ 情、意、境”是诗的灵魂(“情、意、境”也是所有文学作品的灵魂。作品不同“情、意、境”呈现着千差万别)。“体缘律立”,“律”是诗的体式固有的根本特征(同一文学体式也存在差异,如同人有高矮、长短、胖瘦一样)。各种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体式,才能有别于其它体式。如果没有“律”就不是诗的体式,当属另类——如果是文学作品可能是散文,也可能是随行体。也可能是小说,也可能是戏剧,也可能是对联。
    没有“律”就没有诗体,也就没有诗,因此,无韵不是诗。   
    前面谈到的诗的语言特有的特征体现在诗的“情、意、境、律”中。
    在这个问题上李太伯先生说得好,他说,“中国古典诗词几千年,从二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以至十一言的长短句交错,一个无需论辩的现象显示着一个重要的规律:节奏与韵律是诗体的不二法则,意境与理趣是诗意的不二法门。僵化地公式表示为:诗体+诗意=诗。脱离了诗体的诗意就象脱离了身体的生命一样是诗的游魂,脱离诗意的诗体就象脱离了生命的身体一样是诗的形骸。韵律与意境是诗歌两大元素,就象生命与身体一样缺一便不能化身为人。韵律让意境化身为诗的那一刻也正是意境让韵律化身为诗那一时,在语言的内部二者是那么的同解同构。” (《让意境化身为诗的那一刻》)

    谈到体式,必须谈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祖国新诗建设成败的大问题,那就是诗和散文的根本区别在那里?祖国新诗诞生九十多年来混淆了这个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自觉、不自觉的把“非诗”误认为是诗。
    如果说诗的体式的基本特征在“谐”,那么,散文体式的基本特征在“散”(根本点还在语言,不讲韵律是它的主要方面,此外,还有虚词的大量运用等)。有韵则“谐”,无韵则“散”。如果诗可以无韵,不如把诗废了,专作白话文的为是。这一点恐怕是大家不能接受的。不管是谁写的,不合乎诗的规范就不是诗。
   无韵不是诗,“自由体”中的无韵“诗”当然也不是诗。
   九十几年来在胡适等人“全盘西化”思想影响下,人们误认为无韵的自由“诗”就是新诗。他可以不受任何成法的约束,自由地、随意地去写。今天诗坛上胡编乱造的“诗”大肆泛滥,倒人胃口,新诗坛呈现一片荒凉景象,民众不屑一顾,与此有重大关系。
   无韵“诗”占“自由体”绝大部分,是散文的就应把句子归拢起来回到散文殿堂中去,是“随行体”的就应回到“随行体”殿堂中去。
   必须指出,无韵的“自由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除了不押韵外,诗的其它语言特色十分鲜明,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必须承认它们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句子散文化,不拘成法,自由活脱,但是,由于它的语言跳跃性很大,句子省略、倒装•••••放在散文里不合适,放在小说、戏剧里更不合适。既然是文学作品,他理应有自己的文学家园,有自己的艺术殿堂,这个殿堂即野神先生提出的“随行体文学”殿堂
   这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必然是一个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拨乱反正,从迷梦中清醒的时代。野神先生的《论随行体文学》在此大气候下应运而生。这篇作品科学地、系统地论述了“随行体”文学理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强烈反响。
    野神先生这篇作品具有前瞻性、风险性、震撼力,是一颗重型炸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回顾新诗九十年的历史, 自由体无韵“诗”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出现了诸多名家,撰写了大量名篇佳作,诸如郭沫若、艾青、李金发、戴望舒、冯文炳(废名)、还有北岛、舒婷、顾城••••••其中,郭沫若、艾青是一代大家。他们留下了诸多精品佳作,放在“随行体”殿堂中必将蓬荜生辉,光彩夺目。不过,话得说回来,情况很复杂,上述我提到的几位名家就其创作主导倾向来说是属于自由诗中无韵“诗”这一支,但他们其中有的作品尚属诗歌。
    正本清源,实事求是就应当把无韵”诗“从诗中分离出去——让“随行体”文学独立门户,这不仅有利于诗歌的发展,也是对“随行体”文学的重视。不受诗歌成法的约束,去发展自我,这本来是它的个性,这样有利于“随行体”文学的发展。
    这不能说“随行体”文学比诗歌低一等,当初小说是从散文中分离出去的,谁能说小说比散文低贱呢?
   九十年来,在祖国新诗建设的路上,诞生了“随行体”这一孪生弟兄,且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可喜可贺!准确地说,这段时间大体是“随行体”诞生期的历史。
   从以上”诗歌文学特有的本质属性及其特有的基本特征”阐述中进一步印证了“诗必有韵,无韵不是诗”这一理论命题。
   不当处,请赐教。
                  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四日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1: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发恩 发表于 2013-9-3 10:48
顶!!!!!!

谢谢鼓励!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18: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
   诗的节奏通常指“音节奏”和“韵节奏”。
   音节奏:指诗行内节奏,包括音步(含平仄)和顿。
   如: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每句都是两个二字音步,一个一字音步。)
           死水(节录)(闻一多)
这是(仄)|一沟(平)‖绝望(仄)的|死水(仄),(2/2//3/2)
清风(平)|吹不(仄)起‖半(仄)点|漪沦(平)。(2/3//2/2)
不如(平)|多扔(平)些‖破铜(平)|烂铁(仄), (2/3//2/2)
爽性(仄)|泼你(仄)的‖剩菜(仄)|残羹(平)。(2/3//2/2)
=================================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6: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诗友,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4-3-28 18:31 , Processed in 0.0324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