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6|回复: 1

第五十一回 白旭升紫兰祀宗祠 明主事倡办婚礼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6 09: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十一回   白旭升紫兰祀宗祠   明主事倡办婚礼服
流霞飞彩,华夏仙苑诗画境,
民族神韵,笑看东方腾巨龙。
文明灿烂五千载,山河锦绣八万重。
而今迈"四化",世界树标兵。
国庆节的晚上,踏泥庄文艺宣传队在文化宫举行文艺晚会。大幕启帷,只见那梁秋燕穿着绿裤裤,粉红衫,留着双长辫,提着竹篮子出场,好像一溜风似地欢快地打个圆场唱道:
"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
慰劳军属把菜剜,样样事我要走在前边。
……"
一阵清脆婉转的唱腔真是醉人肺腑哟!赢得台下阵阵掌声,看得志远和老宋简直入了迷。谁知这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竟是五十出头的半老头儿明祝风扮演的呢。
说起明祝风,在清明节前一天,一个风和日丽、院子里鲜花盛开、百鸟啾啁的日子。只听有人在院里问道:"这是祝风家吗?"
明祝风有个在海外的同学叫白旭升。是美籍华人企业家白龙飞的亲侄儿,已三十多年没见面了,谁知在八十年代的今天,做梦也梦不到,白旭升竟来到了他家。
祝风听见有人在前院喊,忙起身迎出门来。只见院前花丛夹径,走来一男一女,男的魁伟高大,西装革履。女的金发粉面,分明是美国人,却着中国大红彩绣旗袍。这两个气势不凡的人令祝风不由一愣,"先生要找亲戚,还是朋友?"
西服革履的汉子双手一拱道:"我要找老同学明祝风,问来问去,才问到这里,先生莫非是……"
"不才就是明祝风,你是?……"
"白旭升。老同学哪,你住了别墅式的庭院,有钱了,腰壮了,把老同学都忘咧!"
祝风赶忙近前一步拉住旭升手说:"果把老同学忘咧。旭升哪!你才是把事弄壮咧,谁能比上你哩!你多年在美国,能瞧起乡下这茅庵草舍吗!"
旭升笑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美国坐飞机转眼就到了;不比当年唐僧取经,得数十年哩……"旭升又摆手作介绍:"你瞧,这是我爱人,在美国恋爱的,转眼十多年了;她叫丹娜丽。"丹娜丽微笑着只是点头,她主动伸出手,祝风和她也握了手。
迎进屋里坐定,祝风说:"老同学在美国做啥贵干?"
"叔父过世,没有儿子,继承叔父遗产,搞企业。海外游子,无一日不盼祖国强盛,听说祖国改革开放,我带回叁佰万美金,要支援祖国'四化'建设哩。嘿,这次回来,真是天变地变人也变,变得没法提哩,怪不得外国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祝风与他夫妇沏茶奉果,边喝边叙"听说老同学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后裔,白居易可是咱洗泥乡上紫兰村人哩。那里有紫兰寺,还有白居易纪念馆,老同学这次光临有啥打算?"
"拜拜祖先陵园么!你陪老同学到紫兰村走走,能行吗?老同学是专赶清明节回来的。"
祝风满口答应:"那还用说。清明节拜祖,是中国人的传统。咱俩是老同学,老同乡,能不奉陪到底么!旭升,上级政府在白氏墓地立了好多碑石,还修了白氏陵园哩。明天吃过早餐,我陪你去紫兰村。"
"好得很,老同学。既然这样,我要为地方投资,再建诗亭诗碑,还要弘扬民族文化哩。"
第二天清早,祝风陪旭升夫妇在招待所进了早餐。祝风叫了四个菜,喝酒后,每人又吃个油烧饼,一大碗豆浆、油条,连吃带喝,吃得旭升肚子鼓鼓胀。他揉着肚皮说:"吃美咧,老同学,真是实心相待哩!"
"旭升,咱中国人讲实事求是,以礼待客,这是传统文明道德。这一切你都是有印象的,现在不但提倡继承风范,'五讲四美',还不断发扬光大哩。"
旭升一笑"嘿,阔别已三十多个春秋。岁月不饶人,年过半百了还没到过上紫兰村。光咱这踏泥庄就够气派了,你瞅,这古风雅景,新村新貌;在美国,在世界,都罕见哩!我还要游游踏泥庄哩。老同学,踏泥庄有那些好去处?"
祝风道:"要说踏泥庄那好去处,让你逛两、三天都逛不完哩。"
"祝风,你真会取笑!……"
"不,老同学!咱扳指头算嘛,这是招待所,还有文化宫六大馆、幸福园、望河楼、渭林公园、桃花岭、踏泥街都阔气得太哩!五好家庭巷能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道德风尚;还不算参观企业哪、农业哪,专业户哪;再把你领上绕那几百年的老城墙转一圈哩……"
"祝风,咱先去紫兰村;回来嘛,再慢慢品咱踏泥庄这古貌新风。"
祝风在踏泥庄早已将电话打到紫兰村村委会,说是紫兰村的主人翁回来了。又在踏泥街雇了辆出租车,便同白旭升夫妇沿任侯大道向紫兰村驶去。出租车行了三里左右,穿过一条丁字形大街,旭升问:"这是什么地方?"
祝风说:"洗泥街么!别看这洗泥街,也有驰名省内外的八景呢!"
旭升感叹地道:"可惜时间关系,没有机会游览。在美国多年,连美国人都说:锦绣中华,文明古国,无处不是景。尤其提到中华山水、名胜,更是羡慕的不得了哩。中华传统道德,各族风土民情,更是令人敬仰,谁不想来观光哩。但只有大官、大亨们办得到,多数人只是在梦中游游而已……"
只听白夫人"哇啦哇啦"地说了一阵,祝风不知她说的什么。旭升道:"她在说:中国人心底善良,会体贴人;能跟中国人婚配,才是天大的福气哩。"
出租车过了洗泥大街,便见一个峻峭拔地、兀突而起的土疙瘩映入眼帘,远远望去几乎要和白云相接哩,旭升又问 "老同学,那是?"
祝风指着前面的土疙瘩说:"那是个唐冢,过去大得冒天高哩;可惜人为破坏,风雨侵蚀,现在小多了;也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哩。听老人讲,有'平坟归冢'传说,不知确么……"
"咑咑,依咑依,咑咑依咑依咑依……"
正在这时,只听远处传来敲锣打鼓声;一片绿树遮掩的偌大村庄在公路南边越来越近了。公路上,花男彩女踏着唢呐曲牌跑着旱船、锦马;秧歌队配着锣鼓节奏扭着秧歌,村民们用最隆重的仪式欢迎贵宾到来。
出租车一直开到写着"白居易纪念馆"大匾的门前。旭升自言自语说:"海外游子归来,今天要拜谒祖先馆堂,穿这身西装不伦不类,唯恐欠妥……"随即在行李兜内掏出一件深蓝毛料长衫罩在西服上穿好,祝风和白夫人都帮他扣妥衣扣才下了车。旭升微笑着向欢迎群众低头打拱,白夫人弯着身子不停地鞠躬施礼。紫兰村支部书记余齐国,村主任白仁义迎上前和旭升握手,妇女主任苏玉兰拉着白夫人的手喊"姐姐""妹妹"地坐在一摆。在欢快的气氛中喝茶叙话,分外亲切,齐国道:"先生祖辈唐代大诗人白乐天就是下圭阝县义津里紫兰村人。这次回乡拜祖,真不容易……"
旭升高兴地说:"多谢乡党们亲切关照,白某永世难忘!紫兰村可是千年古村,紫兰寺也保存完好,不回乡来,真令人遗憾哩。"
余支书说:"紫兰村一度也叫上太庄村,听老人摆,肯定出过太傅太师之类的大官哩,不然,咋能叫上太庄呢!最后经专家考证,才说是乐天故里。市上、区上、乡、村以及一些知名人士联合投资才修建这座纪念馆。连学校也改叫紫兰学校了。"
旭升又问:"本地还保存有什么历史遗存么?"
余支书说:"在一九五八年发现白氏墓地,都是乐天祖辈、父辈、同辈的坟墓哩。省、市、区文化局都在墓地立有碑石,还建有白氏陵园。村西有紫兰寺遗址,遗有碑石数块,八音大石佛像一尊。最近上级根据历史资料拨款重建已初具规模。说起紫兰寺来也算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古迹哩,周绕青砖围墙,进得门来便是一坐阁楼式牌坊,穿过牌坊便是钟、鼓二楼排列两侧,钟、鼓楼之间是用冬青拼套的莲花形花圃,绕过花圃有一金壁辉煌的彩瓷六龙照壁,照壁后面是五间复檐的大雄宝殿,左右偏殿;偏殿之间是僧侣们举行佛事的广场。二期工程在宝殿后边还拟建一座紫兰寺塔哩……"
旭升越听越激动:"党和政府重视文物保护。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高度融洽,争相辉映,真了不起。咱们就在外边转转吧。"
纪念馆是一座七间单檐,回廊周绕、飞檐翘角、天蓝色琉璃瓦建筑。左边是"琵琶行"诗碑亭;右边是"长恨歌"诗碑亭,牌坊式的门楼,院内垂柳依依,还有数十种月季花木,环境分外清幽静雅。馆内大厅有白乐天巨型汉白玉雕像,历朝各代版本诗文遗著;墙壁上挂有精装细裱的名人题咏,卷轴书画。大家陪旭升夫妇在纪念馆大厅及院内碑亭都仔细瞻仰了一番。
走出纪念馆院门,远远望见西边不远金光闪耀的屋顶,旭升便问:"那莫非就是紫兰寺么?"
余支书回答说:"是的。乐天先生幼年常去紫兰寺游玩吟咏,与寺内长老聊天,所以这次重建还在紫兰寺内建个乐天堂哩。走,去紫兰寺游玩吧。"
旭升道:"咱们先去一趟白氏墓地,回来再游紫兰寺。这次回家准备了伍拾万元薄礼,支援家乡建设,感谢家乡父老,表赤子之心;以后有机会还要常回来的。"
余支书说:"旭升,太多心了。紫兰村出了个白乐天,不但是咱村人的骄傲,也是咱乡、咱市、区人的骄傲哩。渭城市有居易街巷,乐天小学,乐天商城……连渭城那四马路都改叫乐天大街了。走,咱先到白氏陵园去。"
市、区投资,去白氏陵园修了柏油路,建有砖围墙,五间仿唐献殿,植有数百株青松翠柏哩。几个人坐上出租车出了紫兰村,沿着青青的柏油路向白氏陵园驰去。
明祝风陪旭升整整跑了一天,刚好日落进村,就听见不知谁在有板有眼地谝快板:
"要学技术何处去,踏泥庄有个百科库。
明祝风哟贡献大,他的品德真优秀。
捐书万卷文化宫,又陪旭升紫兰去……"
明祝风是国家退休干部,人称"翰林",他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几十年来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退休金全都花在买书上。他收藏的图书范围较广,分门别类,无所不括。其数目近一万余册幅。自从村上建起了文化宫,他就将全部收藏贡献给文化宫,开放给社员们业余学习阅览,所以踏泥庄党支部、村委会、社委会委托他负责文化宫工作,大家都称他"明主事"
这年,支部派明祝风到蒲城兴镇花炮厂去学习取经,掌握技术后回来传经授艺。
冬天,文化宫办的花炮厂投产了。开始嘛,为了让群众验收质量,多做宣传;他们准备过春节赠送本村社员一户一封二佰响连珠炮。若有结婚喜庆,提前登记,赠送三封连珠炮,六杆三眼枪。
村里的青年农民土理论家华强快结婚了。明祝风今天亲自送货上门:"理论家贤侄,瞅。这个…… 咱文化宫的礼物拿来咧。大喜那天先试试咱自造这'飞花嘣'"
"哦,翰林叔,没听人说爆仗鞭还叫'飞花嘣'哩?"
"我就叫它'飞花嘣',爆竹飞腾把喜迎,银花竞绽响嘣嘣。这该有道理吧!"
"啊,原是这意思。翰林叔,咱文化宫兼办花炮厂,可是锦上添花啊。听说咱还能生产花筒焰火哩,是吧?"华强接过送来的鞭炮和三眼枪高兴地问。
祝风点了点头。"除夕之夜文化宫准备在幸福园举办焰火晚会,让大家开开眼界,瞧瞧咱这出手不凡的高招。"
华强握着明祝风的手说:"行嘛,还准备给你下请帖哩。腊月二十九正式请你吃喜糖!"
"哦,不必请,自家到。贤侄,好日子定啦,那天少不了你叔张罗。你知道,最近文宫备办了几套结婚礼服,新郎新娘都有。"那太好了,翰林叔,说不定还是你贤侄先沾新哩。"
到底在一个村里,串门儿也方便。祝风走后,未婚妻小霞玲转了过来,"强哥,今天腊月初十啦。腊月天,眼前转,忙乎乎混得真快。咱俩那日子就要到了,我交代你一件事,妹子知道你这犟脾气,听不听由你!记住:咱结婚不能搞铺张浪费!"
"小霞,你看组织起来搞个集体婚礼咋向?"
"这可是新生事物。搞集体婚礼,哪太好了。你是理事会成员,你要建议,带头么。"小霞玲又问:"结婚可是人生最大喜事,你说咱结婚那天穿啥样礼服合适?"
"西服婚纱嘛。"
" "小霞低头努嘴扭了一匝。
华强紧紧搂住小霞玲的脖子,吻了一下,摆弄着她的耳环儿。他心中有底,把小霞扭转的身子硬扳过来"小霞,我不会说,你说哩……"
小霞玲冷冷地说:"嫑问我,"她身子又扭转过去。
华强又将她身子扳正"小霞,听说文化宫委托缝纫组新制了几套结婚礼服,新郎、新娘都有,翰林叔已许给咱咧。"
"你知道他们弄的是华式还是洋式?是时装款还是传统款?"
华强是个博学才子,虽然平常放了锨把摸锄把,但对这也不是外行,他还参加过文化宫召开的礼服研讨会哩。所以便反问:"小霞,别管它,先说说你喜欢啥子款,叫我听。"
小霞玲也不愧新一代的知识农民,她从容地讲了起来:"我说呀,强哥,传统款是国装,象征自己祖国,代表自己民族。时装款千变万化,融合古今中外,日新月异,可代表特定的时间环境,但不能代替国装;我看么,结婚是人生最隆重的礼仪,今天改革开放咧,人民也富裕咧,那一天,这个礼服不能不有点讲究……"
"妹子,我说你是乡巴佬,还认真的了得!你说说叫哥听,是咋样个讲究?"
"我是乡巴佬,你是佬乡棒!强哥呀,咱这中华儿女不喜欢自己民族装,还能喜欢洋风流、八怪款不成!"
一个"洋风流、八怪款"把华强逗得合不拢嘴只是笑,"好妹子,那达还有'七怪、八怪'款哩?"
小霞玲这才启绽樱唇"哼哼"笑着抬起头来说:"凭耳听,凭眼看么,连这都不知道成瞎子、聋子咧!你细听来:头像狮子狗,身上拉丁母;膝盖贴袋袋,腿悬喇叭口,胸敞葫芦头,超短耍洋丑,行走敲、勒、骗,开口泄恶臭!……"
华强听罢拍了下大腿,只是点头。"哦,小霞,人称我是理论家,你也能大谈阔论一套哩,像这两下子出口成章,哥还不如你哩!"
小霞接着说:"人常说:帅不帅,自己祖国自己爱;帅不帅,自己民族自己爱。亲不亲,世上只有妈妈亲,要把祖国比母亲。现在有些地方仿用德国新娘子穿的白色透明拖地纱,嗨,就是少个进教堂,这算纯洁么,这就是心灵美么……咱中国人常说'红白婚丧事''红白理事会'。红色,让人兴奋。白嘛,在中国是丧事的标志。若要俏,一身孝,给人以悲凄之感。同富哥哥结婚时,嫂子穿那礼服才够味的,连伴娘们,接媳妇的女迎都够气派。"
"当前的新潮流则是越洋越时髦,越怪越走俏。这个本末倒置,我也不赞成哩!"华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看来他俩真是志趣相投了。
"强哥,你记得么,美国学者娜埃拉曾说'中国的衣着习惯不要被西方的习惯牵着鼻子走。……我希望中国妇女在选择服装时,要考虑自己穿什么最漂亮,不要盲目模仿。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即服装设计也要有代表自己国度、国风的民族服装,寓民族风格特点于时代感之中,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哪。'连外国朋友也能这样诚心善意的劝导,而咱中国人却麻木不仁,视若罔闻。再不以为戒,能不教人遗憾……比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也决不可全盘照搬。要改造,像吃美食一样通过消化来充实自己。怎能让乌七八糟那舶来肠,换掉自己的心肝哩。"
"对,霞妹,你说这很有道理。我知道村上为设计这套婚礼服,还争闹得不可开交哩。最后宋支书,郭副支书通过学习中央领导江泽民主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指示,再通过全村民意调查进行表决,多数人同意恢复咱自己这结婚礼服:旗袍帔头纱。你还记得吧,同富哥哥结婚时,市委调查队对咱们这民族形式还大加赞赏哩。"
小霞玲高兴地从衣兜掏出一个粉红色塑料皮像夹,从像夹翻出一张照片来;华强将头凑到跟前一把夺到手里:"哟,好漂亮啊,这谁的照片?"
小霞玲扭了一下身子,爽快地说:"这是我爸和妈在六三年结婚时拍的礼服照,也是结婚现场照;就是旗袍帔头纱么。同富哥哥结婚时给咱做出了榜样,得到上下一致的赞扬,咱也就跟着来嘛。在大干四化的今天,能穿上咱民族自己的礼服,真太幸福太自豪了。那美国客人娜埃拉还说:'旗袍很适合中国妇女苗条的身材,很受西方人的青睐。'"
华强挠头想了想说:"霞妹,年轻时的妈妈真像你哩。据说国际服装界都承认旗袍、中山装等是我们民族服装的精华哩。从报刊上看,不少中央首长也倡导妇女穿旗袍哩……去年,我参加朋友一次婚礼,来宾正坐着喝茶,到中午三点半还没见新娘子。原来他们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新郎新娘到渭城旅游一趟回来就算结婚了。但是新郎已到家多时,还不见新娘子进门……中午四点左右,理事会通知来宾入席,众位来宾奇怪地问:新郎倌,新娘子咋了,没游丢么……发生啥变卦咧!……
当时把新郎倌问得瞠目结舌,明明媳妇在嘛,咋能问这话哩?理事会长说:'别误会,别误会,新娘子已回来多时了,她马上就要为来宾斟茶敬酒哩,'大家又默等了一阵,一个身穿深蓝毛呢大衣的女青年款款走出来,与在坐来宾斟过茶又进屋去了。不知是谁又在吵:'咋么不见新娘子出来哩?当今这新媳妇架子大,不搭请字还不出来见人哩……新郎倌,把她背出来放放风!'理事会长解释说:'新娘子不是才给众位敬过茶嘛?!',大家你盯盯我,我瞪瞪你;这个'',那个'',长嘘一口气,才明白恐怕那穿蓝呢外套的就是新娘了。论这身衣着确属高档,但衬托不出结婚这终生大事的隆重。没有新女婿介绍,谁能知道她就是新娘子哩!"
小霞玲又问:"听说为设计这套结婚礼服还闹得很激烈哩,你知道吧?"
"可不是哩,我咋能不知道!"
华强参加过那研讨会,当然知道。他回忆起那天的事又滔滔不绝地摆起龙门阵来:"我作为红白理事会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宋支书主持会议。计生专干兼缝纫组组长杨柳风第一个发了言,她说'八十年代咧,人人羡慕进口货,西方国家先进嘛,咱搞现代化还不是照猫画老虎哩。生活常服都是西,礼服还能转啥方向!这多年时装、歌曲、就连艺术、色彩,那一样不看国际流行!'她刚说完我就顶了她个下马威!"
"你个毛蛋娃还叮人家大人哩?"
"不出这气,我肚子胀得难受。我不停地问,她张口难答。我说'姐姐,你这话不对码号!百人百姓,岂能求一。百花齐放咋讲?民族个性、民族风格又咋样摆?中国不是文明古国吗?  中华民族算不算智慧民族?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咋解释?……'"
华强得意地笑着接着说:"流行的东西和人的思想与世界观无不一致。淳正的国风在于宣传引导。洪水经导终归海,世俗无模成邪风!不引导任其自然,难免误入歧途。难怪当今低级趣味大有市场,真正的、正气的艺术却遭冷眼……不少青年人心灵空虚,行为放荡,消极颓废,懒闻政治。他们以丑为模,认怪为美,以洋为新,用毒充饥……简直叫人费解。当会我还说:服装的民族化并不是生硬继承,而是基此求新。注意艺术性、新颖性、流行性;通过艺术化来展现民族风貌,要以独特的民族个性走向世界!"
小霞玲听得入迷:"咦,强哥,你这毛蛋娃娃还真能谈出些张道李胡子哩!"她继续问:"强哥,还有人说啥?"
华强又接着摆起来:"我话刚落点,蕊芳姐发了言。蕊芳姐是缝纫组的技术权威,也是红白理事会员。她问'小强,我看大城市照相馆都用西洋式婚礼服,这又咋样说呢?'这时豁嘴大叔火气上来了,老汉用巴掌拍着大腿,又急又气不知该咋反驳。'这这这这……'了一阵才说'咱可说哩,这是墙头的蒿草,随风倒。一搂子粗的松树就是不动摇!'"
小霞玲着急地问:"那再没人说啥了?"
"文化宫主事翰林叔,说了几句很振奋人心的话:'我同意华强的意见。咱华强娃虽年龄小,眼光可不小哩。咱的人,世界上万事万物,千姿百态;国风、民俗都不同,那能千篇一律哩!有些人思想混乱,无模可遵,邯郸学步,忘了本身!……咱是中国人,不能到西洋去学步,仿洋风流,搬资本主义国家的垃圾耍时髦!那算啥哩?'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历朝各代都出过不计其数撼天动地的不朽人物,那能没有自己的特点、风格!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科技一直占领先地位,只是在近代落后了。……咱们国家历来被世界誉为衣冠之国,今天在大干四化的日子里,既要创造中华民族的现代新文化,又要尊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礼服嘛,要代表国家,要有自己的民族味。咱国这旗袍、中山装最能代表咱们的国家,民族。在拨乱反正的今天,咱们的国服又为啥不可提倡哩,又为啥不可作礼服呢?咱国这旗袍是中华各民族团结的象征,具备了中华各民族服装的统一特点,又被国际服装界誉为杰作。它高雅秀美,最富于表现东方女性特有的美,连外国服装专家都夸赞的了不得哩。这是咱中华民族的骄傲!咱们要为发扬振兴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而呼吁。要创新,决不能丢掉风格啊!关于结婚礼服,我同意还是咱关中地区解放后流行的旗袍、彩绒凤冠、帔头纱;若再配上帔肩,披风等,最能表现中国风格、民族韵味。新郎嘛,中山装看去太严肃,为了增强喜庆气氛,又为啥不能用色彩艳丽的长衫;插花礼帽披红搭彩,更能表现咱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代表咱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兴旺哩。我们炎黄子孙要为爱国而舍身,要为祖国繁荣、兴旺、民族个性的复兴而努力,而永远奋斗,愿咱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愿咱中华民族风格不朽!"
小霞玲望着华强颇具表情地演讲,简直听呆了。"强哥,翰林叔不愧是书迷,他读得多,看得多,肚子里装得也多,说得蛮有道理呢!"
华强说:"翰林叔这段话,说得会场上忽地静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沉默,宋支书做了决定性的总结:'明主事的意见我赞成。华强虽然年轻,但他很有独特见解,他说得有道理,很切合实际。我们要响应江泽民主席的号召: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全盘西化是死胡同……'宋支书讲完,大家思想都转变过来了。连刚才持不同意见的柳风姐和蕊芳姐也来个九十度大转弯,柳风姐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哩,咱民族服装就是品味。宋支书和明主事,还有咱的小理论家华强,都好比给我等上了一堂政治课,使大家有了新的认识。更使我知道中华民族不但有优秀的、了不起的传统文化,还要迎来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
听了华强的一席话,小霞玲会心的笑了。华强接着说:"结婚礼服就这样决定下来了。这正是: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人的思想、社会风气全在于根培、引导啊。这项任务交给缝纫组精工制作成功后,经验收合格已交付文化宫了。"
幸福园诗会有诗赞道:
不知勤中苦,焉能人胜人;
不齿民族装,焉晓民族尊!
巾帼尝无志,女杰惊乾坤,
农家一妇孺,常怀振国魂!
在交付服装那天中午,明主事携同所有职员在文化宫门前举行授接仪式。缝纫组一行由组长杨柳风率队,她们几个双手捧着礼服盒子向文化宫而来。"欢迎,欢迎……"老远就听见文化宫门前欢迎的鼓掌声响个不断。
柳风不慌不忙满面春风,躬身答礼说:"明主事,礼服在你帮助指导下,按时完成,请验收。"
祝风跨前一步笑着说:"杨组长,该把礼服穿上,再当一回新娘子,才好验收。"
柳风笑了。这时蕊芳也说:"好,就让柳风姐穿上,当新娘子,叫妹子给你打扮。"
柳风说:"有了新娘,还得有伴娘哩!咱都得打扮才行。"
这么一说,几个七手八脚把杨柳风打扮成花不楞登的新娘子,好似仙女下凡。蕊芳和另外几个姊妹也穿上花锦旗袍,头簪彩花,左右扶着新娘子前携后拥而来。文化宫门前响起一串闪光鞭炮,欢呼声、叫好声、拍手声响成一片。这时明主事高声喊:"欢迎新娘子到文化宫游览学习,请,快请 ……"
"瞧,那边是弄啥?"只见两个人陪着个礼帽长衫的客人来到村招待所门前。文化宫在招待所南隔壁,文化宫门前试婚服的热闹场面恰巧被这礼帽长衫的客人看见,客人停住脚步,指着前边问左右人员,开车司机见是一堆花簇锦绣的贵妇,回答说:"那边像在演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4-3-29 17:45 , Processed in 0.0413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